胃下垂常见于身体细长、体质虚弱、腹壁松弛、腹肌无力的儿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弛和无力,以及腹部压力降低,从而降低胃的整体位置并减弱胃蠕动。
分娩后腹压突然下降,或身材瘦长,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很少活动的妇女易患此病。
1、 胃下垂的病理学
正常腹部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隔膜的位置和活动。
腹部肌肉力量和腹壁脂肪层厚度的影响。
邻近部位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
所有可能影响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减少、腹压降低、腹部收缩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和胃结肠韧带过度松弛,都可能导致脱垂。
2、 胃下垂的发病机制
由于病因、原发疾病和体质不同,肌无力和韧带松弛程度、下垂程度和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例如,虚弱型常伴有全身部位脱垂,悬吊和固定部位的组织和韧带均为低张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或长期躺着很少运动的患者,腹肌张力降低,膈肌悬吊力不足,胃和肝韧带松弛,通常没有全身部位脱垂。
3、 胃下垂的常见原因
胃功能障碍,由于胃肌肉和韧带松弛,导致胃向下移位。
气候变化引起胃下垂,尤其是春秋两季,节气互换时,风寒会乘虚而入,引起腹痛、胃痉挛等,从而间接引起胃下垂。
细菌感染、遗传性疾病和药物也会损伤胃粘膜,引起慢性胃炎和胃下垂。
生活中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食物过冷过辣、长期或过量饮酒会导致胃粘膜损伤,降低胃的自好能力,引起胃下垂。
4、过度减肥也会导致胃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下垂。长期服用腹泻排便药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破坏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胃下垂。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应当进行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和病情恶化或发生不可治好的恶性变化。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胃肠的问题,请联系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