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友禾医院胃肠科医生表示:胃息肉分为两种,一种称为腺病变性息肉,由密集排列的密集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由于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恶变率可达百分之10-30,称为“恶变前病变”
胃息肉是由胃上皮细胞突出到胃中引起的病变。通常发生在胃窦部,少数也见于胃上部、贲门和胃底。为了分析胃息肉的病因,增生性息肉和腺病变性息肉是主要的两个方面。
另一种称为增生性息肉,也称为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腺增生过长,排列更为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间,部分中间夹未成熟细胞。
1.增生性息肉
这类息肉约占胃息肉的百分之75~90。它是由炎症性粘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质,不是的病变。息肉小,直径一般小于1.5cm,圆形或橄榄形,带蒂或无柄,表面光滑,可伴有侵蚀。
组织学上,胃中央凹上皮增生,固有层腺体增生。上皮分化良好,有丝分化罕见,固有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一些息肉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性息肉可能由于不典型增生或腺病变性改变而产生恶性变化,但恶变变率一般不超过1-2。
2、腺病变性息肉
它是一种源自胃粘膜上皮的良性胃病变,约占胃息肉的百分之10-25。一般体积大,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柄,表面光滑,少量扁平、条状或分叶状。
组织学上主要由浅表上皮、中央凹上皮和腺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有丝分化图较为常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性腺病变,常伴有明显的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应当进行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和病情恶化或发生不可治好的恶性变化。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胃肠的问题,请联系在线咨询!